2020年11月18日 09:54
Journalist ID: 3077
News ID: 84114429
T T
0 Persons

江都这个神秘村庄,竟然真的和伊朗有关系

2020年11月18日 09:54
News ID: 84114429
江都这个神秘村庄,竟然真的和伊朗有关系

伊通社(IRNA)北京11月18电 有一座以西域民族命名的神秘村庄,叫波斯庄波斯,是如今伊朗的古名。随着历史上的分分合合,波斯曾建立多个王朝和帝国,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法维帝国等,在西亚、中亚、南亚地区称霸。

伊朗国家通讯社(IRNA):据丝路邮报消息,“波斯庄”这一地名最早出现,是在大桥镇波斯庄和善玉村、吴桥镇小荡村、浦头镇东堡村等地村民收藏的《佴氏族谱》中。
该族谱提及“波斯庄”的序有7篇,首次出现在崇祯十年(1637年)荆溪曹安祖所述的《续修波斯庄佴氏谱序》:“余稽维扬波斯庄佴氏谱,其先源流之,……遂卜居波斯庄,子芩比我幸福三生。”

现如今在波斯庄,仍有一百多户姓佴,自称是古波斯人的后裔。佴作姓氏,本应读为nai,扬州波斯庄人将其念为lī(ㄌㄧ)。有学者推测,扬州佴氏族人可能是波斯等色目商人的后裔,这支西亚人因避乱迁居扬州东郊,用祖先或家乡名称(伊朗、伊拉克)中第一个音节的"i",取汉姓为"佴"。

波斯庄原名榉树阁。早在唐代,扬州以其濒江通海、运河贯通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商业贸易港埠,也是水陆“丝绸之路”的接合部。经内陆或沿海来扬州的波斯商人络绎不绝,留居经商者多达5000余人。

相传在8世纪左右,有一位波斯商人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名叫郭仲涉的巨商,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这位异国商人与郭结伴,来到郭的家乡榉树阁,住在郭家,从事以物易丝活动,有时他也给当地人医治疾病。由于波斯商人性格豪爽,待人真诚,当地人都非常乐意和他亲近。在朝夕相处中,波斯商人与同庄一位郭姓姑娘日久生情,并结成夫妻,成为一名“扬州女婿”。

不久,榉树阁东面有兵匪起事,向扬州方向一路抢掠。大敌当前,沿途百姓纷纷组织乡勇军以自保。住在郭家的波斯商人因身材高大、悍勇强直,被当地百姓拥戴为乡勇军首领。他带领民众,拿起武器,与匪兵进行殊死斗争,在一次激战中被匪兵杀害。为了纪念波斯商人的保民之恩,当地人将榉树阁改名为波斯庄。

明代,波斯庄的佴姓家族按汉族风俗建起了“家堂”(即“佴氏宗祠”),取名“双槐堂”。

据《江都县志》载:“双槐堂在波斯庄,为佴姓家堂,建于明代。双槐大可合抱。佴姓为世族子孙,渐就凌夷。家所藏书画鼎彝略尽,唯堂与树尚存。令人有故家乔木之感。”

据波斯庄的老辈讲,双槐堂的墓区占地20至30亩,高坟形状如一尊倒扣的大钟,芦苇编织,迭围摞高,有10多米,直径有4至5米,颇显异域风味。

遗憾的是,约在1958年,双槐堂和墓地统统被拆毁。

波斯村佴氏族人还有着独特的的祭祀方式,并且延续至今:供奉两尊木刻神像,一名“波斯”,一名“龙骥”,一个面善,一个面恶,俱为武士装束,头戴向上翻卷的毡帽,上插一支点燃的蜡烛。

举行祭祀时,由16人组成的主祭成员头戴西式黑礼帽,身穿燕尾服,盛放祭品的托盘为木制长方型,两侧均有提把。这种祭祀方式显现出古波斯“拜火教”的特色,在全中国都极为罕见。

除了在宗祠、丧葬与祭祀方面,波斯庄村民在饮食上似乎也有被波斯文化影响的迹象。

“波斯六家庄,荞面疙瘩汤,一年吃了三顿饭,还沾祖宗亡人光。如果不是胡萝卜来打坝,早就淌到董家岔。”这是一首在波斯庄流传了多年的歌谣。

荞麦和胡萝卜是波斯庄的特色作物。中亚地区是荞麦的原产地之一,而胡萝卜更是早在公元10世纪就进入了波斯人的餐桌——因此,这两种作物在某种程度上也昭示着波斯庄和古波斯之间暗含的联系。

同时,因为允许波斯人与汉人通婚,自然会有波斯人“汉化”的后裔,其生活习俗已经与汉人没有什么差别,唯一显著特征是有部分后代眼窝微陷、眼珠棕黄。

如今,波斯庄里的佴姓人大多已说不出自己姓氏的由来,也几乎找不到具有波斯人特色的墓葬,不过,近20年来,伊朗文化官员多次来此寻访祖先遗迹,英美学者也纷纷来到这里调查研究。

凭借“波斯渊源”的魅力,波斯庄吸引了越来越多旅游者和国际学术界人士到访,以进一步探索这座村庄和古波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

Your Comment

You are replying 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