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玛目赛贾德简介
伊玛目赛贾德是什叶派的第四位伊玛目,出生于伊历38年,故乡为库法,最终于伊历94或95年在麦地那殉道。他的全名是阿里·本·侯赛因·本·阿里·本·艾比·塔利布,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伊玛目侯赛因的次子,也是卡尔巴拉殉难后唯一存活的后代。其母亲是波斯最后一位帝王叶兹德吉尔德的女儿。
伊玛目赛贾德对穷人的生活给予了特别关注,常常向他们提供帮助。据传,他经常在半夜背着一个麻袋,里面装着大枣和面包,悄悄放在穷人家的门口。如果手中宽裕,还会留下些钱。传闻中,有超过100户贫困家庭长期受到他的照顾,但他们对此毫不知情,直到伊玛目去世后才意识到这些食物和金钱是他默默施舍的。伊玛目经常强调说:“谁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过夜,而他的身边却有饥饿的信士,那么真主(至高无上)会说:‘我的天使们啊!你们为我见证这个仆人,我确已命令他,但他违抗了我,却顺从了他人。我将他交给他自己的行为,以我的尊荣和威严发誓,我永远不会宽恕他。’”
——《圣训集·善行的回报》第298页,第1段
卡尔巴拉事件与囚禁
历史学家认为,伊玛目萨贾德(愿主赐福他)在卡尔巴拉事件发生和伊玛目侯赛因(愿主赐福他)及其同伴殉难的那一天,年仅23岁。 那天,伊玛目病得非常严重,以至于在某些情况下,当有人想要杀害他时, 哈米德·本·穆斯林通过说“他还是个孩子,(他现在的病情已经足够让他受苦了)”这句话,阻止了舍迈尔军队在伊玛目侯赛因(愿主赐福他)殉难后杀害伊玛目萨贾德。根据哈米德·本·穆斯林的报告,他一直在帐篷里照顾伊玛目萨贾德,以防止他被杀害。我一直与他们在一起,直到我成功保护了他。
库法
在卡尔巴拉事件之后,伊玛目萨贾德和伊玛目侯赛因(愿主赐福他)的家眷被俘虏,并被带往库法和沙姆(今叙利亚)。当俘虏们从卡尔巴拉被押往库法时,伊玛目萨贾德(愿主赐福他)的脖子上被套上了枷锁和镣铐(一种将手和脖子绑在一起的环形刑具)。由于他病重无法自己骑在骆驼背上,他的双脚被绑在骆驼的腹部。
伊本·齐亚德将伊玛目萨贾德(愿主赐福他)和其他卡尔巴拉俘虏关押在监狱中,并写信给沙姆的叶齐德请求指示。叶齐德回复说,将俘虏和卡尔巴拉烈士的头颅送往沙姆。于是,伊本·齐亚德给伊玛目萨贾德戴上枷锁,并让穆哈菲尔·本·萨勒巴陪同俘虏们前往大马士革。
沙姆
伊玛目萨贾德(愿主赐福他)在沙姆的清真寺发表了一次演讲,向人们介绍了自己、他的父亲和他的祖父。他对沙姆的民众说,叶齐德和他的官员们散布的言论是不真实的。他的父亲并非叛乱者,也没有意图分裂穆斯林社群或在伊斯兰土地上煽动叛乱。他是为了真理和响应穆斯林的呼吁而站起来,旨在清除宗教中的异端,恢复他祖父时代的纯洁与简朴。
返回麦地那
据谢赫·穆菲德的记载,伊玛目侯赛因(愿主赐福他)的家眷在叶齐德的命令下从沙姆返回麦地那。伊玛目萨贾德(愿主赐福他)在进入麦地那时命令贝希尔前往麦地那,并通过吟诵诗歌向人们传达消息。贝希尔说:“我骑上马,迅速进入麦地那。当我到达先知清真寺时,我放声大哭,随后吟诵了以下诗句:
“‘啊,叶斯里布(麦地那)的人们啊,你们不能再留在这里了,
侯赛因已被杀害,我的泪水如雨般流淌。
他的身体在卡尔巴拉被鲜血染红,
他的头颅被插在长矛上示众。’”
据伊玛目萨迪克(愿主赐福他)的传述:“伊玛目宰因·阿比丁(愿主赐福他)在开斋时,当仆人给他端来水和食物时,他会说:‘先知(愿主福安之)的后裔在饥饿中被杀害了!先知的后裔在干渴中被杀害了!’他不断重复这些话并哭泣,以至于他的泪水与水和食物混合在一起。他一直如此,直到归真。”
伊玛目赛贾德留下的重要著作
伊玛目赛贾德留下了两部重要著作:一部是《赛贾德祈祷篇》,通过祈求的方式阐述了伊斯兰信仰,并教育人们如何与安拉建立联系。另一部是《论义务》,这是他写给追随者艾布·赫姆泽·苏玛里的信件,内容虽简短却深刻,涵盖了人与安拉、人与人、人与朋友之间应尽的所有职责和义务,对建立幸福和谐的社会以及美满人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短片与您分享《论义务》的文本。
You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