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驻华大使馆祝贺太极拳申遗成功 还附上自家非遗精品组图
伊通社(IRNA)德黑兰12月18电 中国太极拳申遗成功后,伊朗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文祝贺,还介绍了一下伊朗申遗成功的细密画艺术,称其和中国绘画相互影响,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魅力。
-
伊朗德黑兰大学孔院成功举办首次HSK居家网络考试
伊通社(IRNA)德黑兰12月16电 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12日成功举办伊朗首次汉语水平(HSK、HSKK)居家网络考试,这也是本年度孔院举办的第二次汉语水平考试。
-
首届伊朗学研究专题视频会议即将举行
伊通社(IRNA)德黑兰12月14电 由波斯语言与文学协会和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处联合主办的“首届伊朗学研究专题视频会议”将于2020年12月17日举行。
-
图:伊朗克尔曼沙名胜古迹区秋色如梦
塔克波斯旦(Tagh-e Bostan - Old Arch,老拱),在克尔曼沙(Kermanshah)阿郊外,是伊朗现存保护最好的萨珊石刻,距今已有1700 年历史。主要的石刻是这两个在山岩中开凿出的带拱顶的石洞。左边较大的石洞为霍斯鲁二世所建,右边小的是沙普尔二世和沙普尔三世石洞。
-
第三届海南岛电影节闭幕 群星璀璨照亮天涯海角
伊通社(IRNA)海南12月13电 胶片缠绕着一座探向大海的灯塔,蓝色的灯光组成一道道波浪,每一位电影人都带着幸福的微笑,这是第3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式现场。 来自各地的电影人和热爱电影的观众聚集在一起,成龙、章子怡、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雷佳音、黄轩等等电影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在大海之南举办的年轻电影节本年度暂时落下帷幕。
-
伊朗名导马基德·马基迪谈电影创作:要从社会阴暗的“矿井”中发掘人性之光
伊通社(IRNA)海南12月12电 12月11日,在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上,伊朗著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以“伊朗的泥土与诗”为主题作交流分享。
-
伊朗国宝级导演马吉德·马基迪新片《太阳之子》在海南展映
伊通社(IRNA)海南12月12电 12月11日,伊朗国宝级导演马吉德·马基迪执导的新片《太阳之子》在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展映,马吉德·马基迪现身影院与影迷共同观影,并参加了媒体见面会。
-
伊朗的4个申遗项目即将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伊通社(IRNA)德黑兰12月09电 伊朗文化遗产部副部长宣布,伊朗有4个遗产项目将在巴黎举行的第15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线上会议上展示。(2020年12月13日--19日)
-
三部伊朗影片亮相欧洲四国不同电影节
伊通社(IRNA)德黑兰12月06电 三部伊朗电影将在英国,意大利,葡萄牙和塞尔维亚的不同电影节上放映。
-
美国制作发行方发行公司买下伊朗影片《太阳之子》发行权
伊通社(IRNA)纽约12月05电 美国制作发行方发行公司(Strand Releasing )买下伊朗著名导马基迪新作《太阳之子》影片发行权。
-
《小鞋子》伊朗名导马基德透露,明年开拍一部中国电影,很可能就在杭州拍
伊通社(IRNA)北京12月05电 昨日,伊朗著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电影文化沙龙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举行,该活动由中国美院及天鹏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
图:伊朗最神秘的千年古墓之一
伊通社(IRNA)设拉子12月03电 位于伊朗古都设拉子有一个被叫大楼萨拉姆(Darosalam)的神秘的千年古墓;伊通社摄像师带您观看这座古墓。
-
/第十一届中国伊朗两国友协年会在线举办/
友协林松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中国伊朗合作提供机遇
伊通社(IRNA)德黑兰11月26电 “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已不可阻挡。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已经过时,损人不利已,不得人心。”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在中国伊朗两国友协年会上说道。
-
伊朗演员获西班牙加泰隆尼亚电影节最佳男
伊通社(IRNA)德黑兰11月24电 西班牙加泰隆尼亚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各奖项于当地时间23日晚揭晓。伊朗影片《那夜》中一名主演凭借出色演技获得最佳男、此外该部电影的导演和剧本作家也获得最佳奖。
-
伊朗电影 《我,Zohreh》获罗马尼亚Simfest电影节最佳故事奖
伊通社(IRNA)德黑兰11月22电 伊朗电影 《我,Zohreh》在罗马尼亚Simfest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
-
江都这个神秘村庄,竟然真的和伊朗有关系
伊通社(IRNA)北京11月18电 有一座以西域民族命名的神秘村庄,叫波斯庄波斯,是如今伊朗的古名。随着历史上的分分合合,波斯曾建立多个王朝和帝国,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法维帝国等,在西亚、中亚、南亚地区称霸。
-
伊朗短片《最底层》获第8届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
伊通社(IRNA)北京11月16电 由欧米德·雷扎·海雷哈(Omidreza kheirkhah)执导的伊朗短片《最底层》获第8届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
-
如果你是这个姓氏,你可能是“波斯人”后代!
伊通社(IRNA)北京11月14电 只是说如果有安姓族人奉安清为祖先的话,那么他们大概率是波斯人这一脉的后裔。从外貌来分辨已经没有什么差别,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混血的基因早已经变化,凭肉眼来看压根就没用。再说了姓氏重要但在生活中也不是绝对的重要,只是一个身份的代名词罢了。
-
古代中国和波斯,有着怎样的联系?
伊通社(IRNA)北京11月14电 1月9日,伊朗驻华大使馆宣布免除中国签证,邀请小伙伴们过伊朗新年,中伊关系持续上升。其实,古代两国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紧密联系,互动不断,双方在古代有什么联系呢?
-
伊朗收藏的青瓷从中国返还到国家博物馆
伊通社(IRNA)德黑兰11月11电 伊朗国家博物馆馆长说, 14件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瓷参加了在中国举办的名为“天下龙泉”世界青瓷大会,日前这14件青瓷已如数返还到伊朗国家博物馆。
-
/中国游客眼里的伊朗/
伊朗纪行——藏在深闺中的波斯文明
伊通社(IRNA)德黑兰11月10电 漫步德黑兰街头,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种特殊的身临其境。德黑兰的城市建筑非常整洁。最为惊艳的则是波斯街头的女子,花色缤纷的头巾,合身的衣装掩饰不住婀娜,创造了“中东巴黎”的美名,创造了德黑兰的时尚。
-
德黑兰-北京——从“自由塔”到“天坛”!
伊通社(IRNA)德黑兰11月10电 中国的首都北京拥有2100多万人口,有26个国际友好城市,其中最重要的城市肯定是德黑兰,因为今天两市面临着共同的问题。
-
伊朗电影 《美国牛》获阿灵顿电影节最佳短片
伊通社(IRNA)纽约11月07电 近日,在第十届阿灵顿国际电影节(Arlingt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由阿塞曼·图斯(Aseman Tusi)执导的《美国牛》(American Bull)荣获“最佳短片奖”(Best Short)。
-
伊朗商人积极参加第三届进博会
伊通社(IRNA)北京11月06电 11月4日上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耀眼,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和代表团,佩戴着进博会参展证匆匆走过。
-
北大举办“伊朗文学里的中国和中国文学里的伊朗”系列在线讲座
伊通社(IRNA)德黑兰11月02电 最近北大外国语学院西亚系波斯语言文化教研室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处联合举办的“伊朗文学里的中国和中国文学里的伊朗”海外学者系列在线讲座收官。
-
-
图:伊朗土库曼手工毯,世界独一无二
伊通社(IRNA)德黑兰10月31电 伊朗土库曼族的地毯编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作为伊朗少数民族土库曼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土库曼地毯不仅在土库曼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还是民族古老历史的见证,是用特殊的语言书写的一部民族文化编年史;土库曼地毯的传统花纹作为古老的民族文化符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土库曼民族精神文化的独特性"。
-
伊朗影片《挖墓工》获美国奥斯丁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伊通社(IRNA)德黑兰10月31电 在刚刚落幕的美国奥斯丁电影节上,伊朗导演卡扎木穆拉伊执导的故事片《挖墓工》获得最佳故事片奖。
-
釜山电影节闭幕 伊朗电影获三项大奖
伊通社(IRNA)德黑兰10月31电 昨晚,第25届釜山电影节落下帷幕。两部伊朗参赛影片——《死在圣水里》和《在屠宰场》均获大奖。伊朗导演米娜·凯莎瓦兹也因为其纪录片《人生之艺》获得最佳纪录片大奖。
-
第四届欧洲电影周将在伊朗举行
伊通社(IRNA)德黑兰10月29电 第四届欧洲电影周将于2020年11月7日至16日在线上举行,届时将有16部影片在网上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