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社(IRNA)德黑兰8月7日报道: 拜火教徒的陵墓,称为沉默塔或安静塔、位于亚兹德东南15公里处的陵墓山上。这座陵墓是古老拜火教习俗的标志之一,与死者的埋葬仪式有关。虽然这一习俗现在已经废除,但仍然留下了这一遗迹。这一历史遗迹被列为伊朗的国家遗产。

拜火教徒的陵墓在哪里?

拜火教徒的陵墓被认为是亚兹德的一个著名的景点,位于亚兹德东南 15 公里处,萨法耶地区附近,一座名为陵墓山的低矮沉积山上。

拜火教徒陵墓简介

拜火教徒陵墓或沉默塔是亚兹德东南部拜火教的遗迹,它建于几个世纪前,用于埋葬死者,今天它被认为是伊朗拜火教遗迹之一。

虽然德黑兰、克尔曼、锡尔詹、伊斯法罕、塔夫脱、阿什卡扎、阿尔达坎等城市都有拜火教徒的陵墓,但亚兹德陵墓由于位于拜火教的宗教中心,并且靠近城市和其他历史古迹,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这使得这座陵墓于2005年被注册为国家遗产,编号为12739。

其中一部重要的文献记录了亚兹德的拜火教徒陵墓的事迹,那就是1959年由阿尔贝特·拉莫里斯(Albert Lamorisse)拍摄的纪录片《风之子》。这部影片展示了整个伊朗的迷人风景,通过《风之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此地有两座坟墓,分别如下:

曼克吉大墓

曼克吉·林吉·哈塔里亚墓(Maneckji Limji Hataria),简称曼克吉大墓,位于左侧。该墓直径约15米,以其建造者的名字命名。

曼克吉,著名的曼克吉·萨希卜,印度的拜火徒,在纳赛鲁丁·沙阿·卡扎尔统治时期,作为“改善伊朗拜火教徒状况协会”的代表前往伊朗,向国王申诉,减轻拜火教徒的压力。曼克吉是拜火教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拜火教的存在归功于他的努力。在伊朗期间,他修建学校,资助了许多学生,他还建造了许多建筑物,他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免除拜火教徒的税收。曼克吉于1890年在德黑兰去世,长眠于他自己建造的墓穴中。

戈尔斯坦墓

在卡扎尔时代,通往曼克吉墓的山路难以通行,给抬尸者带来了麻烦。因此,建造了规模较小的戈尔斯坦墓。如今它位于曼克吉墓以西150米处。这个塔的直径为25米,墙高6米。

由于城市的扩张和靠近墓穴的发展,拜火教徒如今将亡者埋葬在靠近这些陵墓的地方。

什么是墓穴?

我们的祖先认为自然由四种元素组成:水、火、土和气。每个人死后,他们遗体将归还给这四种元素之一,而不对其他元素造成污染。生活在海边的人将遗体投入水中;生活在森林中的人将尸体火化;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将尸体埋入土中;生活在寒冷山区的人则将尸体放在山顶的墓穴中。

在古代,可能并不存在专门的墓穴,尸体仅被放置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以便自然腐烂。使用“墓穴”这个词与古印度人火化尸体的习俗有关,当时火化场所被称为墓穴。

随着拜火教的出现,火化习俗被废除,但墓穴仍然存在,作为安置亡者或埋葬的地方。在拜火教中,墓穴也称达克玛(Dakhma)、法庭(Court)、达吉(Dadgeh)或多泽格(Dozegeh),意思是神圣法庭,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和行为的审判。拜火教徒认为,死亡被视为对抗安格拉·明纽或阿赫利曼(邪恶力量)的主要武器。尸体必须放置在能够有效影响阿赫利曼的地方。

沉默塔或寂静塔 ,是一种建在高地上的建筑,用于安置尸体以供动物和鸟类啄食。这些地方并不是埋葬亡者的场所,而是专门用来让尸体自然腐烂的地方。据信,这种做法在伊兹德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结束了,但根据现有文献,这种做法在伊兹德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具体结束时间尚不明确。

墓穴的建筑结构

墓穴是一个圆形的,周长约为100米,位于高山顶上,距离周围的村庄和定居点有数十公里远。墓穴的围墙由石材和水泥建成,并配有一个小铁门用于进出。

与许多其他建筑物一样,墓穴也拥有一些特定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墓穴的不同部分包括墓穴道路、石头或铁制庭院门、墓穴铭文、男性尸体区、女性尸体区以及儿童尸体区等。